【燕然勒功什么意思】“燕然勒功”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边疆或战地立下显赫功绩。这个词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下是对“燕然勒功”含义的总结与解析。
一、含义总结
“燕然勒功”最早出自《后汉书·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并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故事。因此,“燕然勒功”字面意思是“在燕然山上刻石记载功劳”,引申为在边疆或战争中建立显赫功勋。
该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赞美将士的英勇和功绩,也象征着一种荣耀与不朽。
二、详细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字面意思 | 在燕然山上刻石记载功劳 |
引申义 | 指在边疆或战争中建立显赫功绩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历史、军事等语境中 |
象征意义 | 荣耀、功勋、不朽 |
常见用法 | “他征战多年,终得燕然勒功。” |
三、历史背景
“燕然勒功”源于东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窦宪率军出塞,击败匈奴主力,迫使北匈奴西迁,史称“燕然山之战”。战后,窦宪命人将战功刻在燕然山的岩石上,以示纪念。这一事件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赞颂英雄功业的重要典故。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燕然勒功”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学表达,常出现在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中,用以描绘英雄人物的壮举。例如:
- “他一生征战,最终在边关立下燕然勒功之业。”
- “古人云:‘燕然勒功,铭功于石’,正是对功勋的最高肯定。”
五、结语
“燕然勒功”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勇武、忠诚与不朽的功勋,是中华文化中对英雄主义的深刻体现。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价值观与精神追求。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人物或诗句,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