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被称为经是在哪一个朝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作品。它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但“诗经”这一名称被正式称为“经”,则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一、
《诗经》最初并不是被称作“经”的。在先秦时期,它只是众多民间歌谣和文人作品的集合,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官方对经典的整理与推崇,《诗经》才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并被尊为“经”。
具体来说,“诗经”被称为“经”是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此背景下,孔子所编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被确立为儒家经典,统称为“六经”。其中,《诗》即为《诗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汉代初期,《诗》并没有被普遍视为“经”,而是作为教学材料使用。直到汉代后期,尤其是汉武帝之后,《诗经》才逐渐被广泛接受为儒家经典之一。
二、表格:诗经被称为“经”的历史过程
时间阶段 | 历史背景 | 《诗经》的地位 |
先秦时期 | 《诗》是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的集合,未被官方定为经典 | 称为“诗”或“诗三百”,未称“经” |
汉初(公元前2世纪) | 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但《诗》尚未被明确列为“经” | 作为教材使用,尚未正式成为“经” |
汉武帝时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体系逐步建立 | 《诗》被纳入儒家经典,开始称为“经” |
汉代后期 | 经典体系完善,《诗》被正式列为“六经”之一 | 正式被称为“经”,地位稳固 |
三、结语
《诗经》之所以被称为“经”,是伴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了解其“经”名的由来,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