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什么意思】“亭亭玉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身材挺拔、气质高雅。这个词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美,也蕴含了内在的优雅与端庄。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亭亭玉立 |
拼音 | tíng tíng yù lì |
释义 |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身材高挑、气质高雅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姿貌甚丽,体态闲雅,亭亭玉立。”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女性,也可用于形容植物或建筑等具有挺拔美感的事物 |
近义词 | 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袅袅婷婷 |
反义词 | 肥头大耳、矮小臃肿、歪歪扭扭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亭亭玉立”最早见于《后汉书》,原意是形容女子姿态端庄、身姿挺拔。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不再局限于女性,也可以用来形容花草、建筑等具有挺拔、秀美特征的事物。
在现代汉语中,“亭亭玉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仪态和气质。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她站在阳光下,亭亭玉立,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
日常口语 | 那个女孩站得真亭亭玉立,特别有气质。 |
描写风景 | 那棵柳树亭亭玉立,随风摇曳,煞是好看。 |
四、注意事项
1. “亭亭玉立”一般用于正面评价,强调的是美的形象。
2. 不宜用于形容男性,除非在特定语境下带有比喻意味。
3.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上下文合理使用,避免过度堆砌辞藻。
五、总结
“亭亭玉立”是一个极具美感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女性的优雅姿态,也可用于其他具有挺拔、秀美特征的事物。它不仅体现了外在的美,更传达了一种内在的气质与修养。在使用时应注意场合与对象,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