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恭毕敬是什么意思】“毕恭毕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非常恭敬、尊重,态度极为谦逊。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在面对长辈、上级或地位较高的人时所表现出的极度恭敬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毕恭毕敬 |
拼音 | bì gōng bì jìng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故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注:原意为“恭敬而谨慎”,后演变为“毕恭毕敬”) |
释义 | 形容对人非常恭敬、谦逊,态度极为端正。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对长辈、上级或权威人物的态度。 |
近义词 | 恭恭敬敬、肃然起敬、诚惶诚恐 |
反义词 | 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轻慢无礼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长辈 | 孩子对父亲毕恭毕敬,从不顶撞。 |
对上级 | 在会议上,他毕恭毕敬地向领导汇报工作。 |
对老师 | 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认真听讲。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语气过重:有些人可能误以为“毕恭毕敬”是贬义词,其实它是中性偏褒义,强调的是尊重和礼貌。
2. 对象限制:该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对特定身份的人,不宜随意用于平辈或朋友之间。
3. 搭配恰当:如“对他毕恭毕敬”是正确的表达,“对他毕恭毕敬地说话”也是常见的用法。
四、总结
“毕恭毕敬”是一个表达高度尊敬和礼貌的成语,适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也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庄重感和礼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