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大学指的是什么】“双非大学”是一个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常被提及的词汇,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在某些方面存在“双重非”特征的高校。这个概念虽然没有官方定义,但在社会上和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通常用于区分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与“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高校。
一、什么是“双非大学”?
“双非”中的“双”指的是“非985”和“非211”,即:
- 非985:不是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 非211: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因此,“双非大学”一般指那些既不属于“985工程”,也不属于“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院校。这些学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育资源等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优势或发展潜力。
二、双非大学的特点
特点 | 说明 |
普通本科院校 | 多为地方性高校,非国家级重点建设单位 |
教育资源有限 | 相比“985”“211”高校,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
就业竞争力较弱 | 在部分行业和企业招聘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学历门槛 |
专业设置灵活 | 部分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应用型、技能型专业 |
学生自主性强 | 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适合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 |
三、哪些大学是“双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双非大学”示例(仅作参考):
学校名称 | 所属省份 | 是否“双非”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东 | 是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 | 是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 | 是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 | 是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 | 是 |
北京工商大学 | 北京 | 是 |
东北财经大学 | 辽宁 | 是 |
> 注意:部分学校近年来通过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提升,已被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不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双非”。
四、如何看待“双非大学”?
“双非大学”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反映了一种高校分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选择学校应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学校的专业实力来综合考虑。有些“双非大学”在特定领域如艺术、法律、财经等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值得重视。
此外,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双非”高校正在逐步提升办学质量,未来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双非”标签。
总结
“双非大学”是指既不是“985工程”也不是“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院校。它们在资源和知名度上可能不如重点高校,但仍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理性看待“双非”标签,关注学校的实际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