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是什么意思解释】“苟安”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在困境中暂时维持现状、不求进取的心态或行为。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或妥协,而不是积极应对和改变。
一、
“苟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暂且安于现状”,多用于形容人在面临压力或危机时,不愿主动寻求突破,而是选择被动地接受现实,以求得一时的安宁。这种态度往往缺乏远见,容易导致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
该词常见于文学、历史或社会评论中,用来批评那些不思进取、只求眼前安稳的人或群体。与之相对的则是“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等词汇。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苟安 |
拼音 | gǒu ān |
词性 | 动词/名词(常用作动词) |
含义 | 暂且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指人对困境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 |
出处 | 古代汉语,常见于文言文献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反思,带有贬义色彩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敷衍塞责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
例句 | 他整天苟安于现状,毫无上进心。 |
适用场景 | 批评个人或群体缺乏奋斗精神、面对挑战时的消极态度 |
三、延伸理解
“苟安”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或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担心风险,而选择“苟安”,看似安稳,实则埋下了隐患。因此,了解“苟安”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行为模式,并鼓励自己或他人追求更积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