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通过描写蝉在高处鸣叫、声音传得远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清高人格的赞美。
诗句中的“居高”象征着身处高位或具有崇高地位,“声自远”则暗示真正的名声不是靠外力(如秋风)传播,而是源于自身的品质与德行。整首诗借蝉抒怀,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操守的坚持与追求。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相关信息,以下为该诗句的详细资料表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句原文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出处 | 唐代·虞世南《蝉》 |
作者简介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诗作背景 | 此诗为咏物诗,借蝉之高洁形象表达诗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
诗句含义 | 表达了真正的声音或名声来自于内在的高洁,而非依靠外在条件(如秋风)。 |
诗歌主题 | 托物言志,强调人格的高洁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
后世影响 | 该诗被广泛引用,常用于形容有才华、有德行之人不需借助外力也能声名远扬。 |
三、结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和影响力来源于内在的修养与品格,而非外在的条件或手段。虞世南以蝉为喻,展现了其高洁的情操与深刻的思想,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