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喜欢读书,手中总是拿着书本,不愿放下。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人对学习态度的赞美,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手不释卷 | 指手里总是拿着书本,不轻易放下,形容勤奋好学、酷爱阅读。 |
出处: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谓大弟(孙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手不释卷”。
二、成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 |
形容人勤奋学习 | 他从小手不释卷,最终成为一代学者。 |
赞美他人好学精神 | 她每天坚持手不释卷,知识面非常广。 |
用于描写古代文人 | 古代许多文人都是手不释卷,终成大家。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学而不厌、废寝忘食、手不释书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懒惰怠慢、荒废学业 |
四、实际应用举例
- 日常对话中:
A:“你为什么这么有学问?”
B:“我从小就手不释卷,喜欢看书。”
- 写作中:
“他一生手不释卷,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五、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手不释卷”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阅读器,只要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就是现代版的“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