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的解释及出处】“旬”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表示时间单位或周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旬”、“上旬”、“中旬”、“下旬”等说法。本文将对“旬”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古籍和现代用法,整理其出处与用法。
一、旬的基本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拼音 | xún |
| 部首 | 日(部首为“日”,结构为上下结构) |
| 笔画 | 6画 |
| 本义 | 表示十天为一“旬” |
| 引申义 | 表示一段时间、周期;也可指古代官员的考核期 |
二、旬的出处与演变
“旬”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旬,十日也。”说明“旬”最初是表示“十天”的时间单位。在古代,人们以十日为一旬,分为上旬、中旬、下旬,用于划分一个月的时间段。
1. 古代文献中的“旬”
- 《尚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虽未直接提到“旬”,但涉及时间计算,与“旬”密切相关。
- 《周礼·春官》:
“凡岁之大事,皆书于策,藏于太史。大祭祀、大丧、大宾客,则告于王,而以日月为节,旬为度。”
- 《左传·僖公五年》: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今吾子曰‘必无入’,则有大罪,无乃不可乎?……旬日之间,其事可知矣。”
2. 现代用法中的“旬”
在现代汉语中,“旬”仍多用于时间划分,如:
- 上旬:每月的1日至10日
- 中旬:每月的11日至20日
- 下旬:每月的21日至月底
此外,“旬”还用于表示某种周期性行为或考核制度,如:
- 官员考核:古代有“旬考”制度,即每十天考核一次官员政绩。
- 农业周期:某些地区根据“旬”来安排农事活动。
三、常见用法举例
| 用法 | 示例 |
| 时间单位 | 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 |
| 考核制度 | 古代有“旬考”制度,定期考核官员 |
| 周期表达 | 他工作了整整一个旬,终于完成了任务 |
四、总结
“旬”作为一个传统的时间单位,在古代主要用于表示十天为一周期,广泛应用于历法、行政、农业等领域。随着时代发展,虽然“旬”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特定语境中仍然保留着它的意义。通过查阅古籍与现代用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旬”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应用。
注:本文内容基于古籍资料与现代语言使用情况整理,力求准确、清晰,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