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是形容哪位古人】“凿壁偷光”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是古代一位寒门学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一、成语背景总结
“凿壁偷光”出自《汉书·匡衡传》。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员,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最终成为朝廷重臣。由于家境贫苦,晚上没有灯油点灯读书,他便在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后人用“凿壁偷光”来形容这种不畏艰难、勤学苦读的精神。
二、人物简介与成就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凿壁偷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今天,它依然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持学习、不断进取。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不屈不挠、追求知识的态度,始终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凿壁偷光”不仅记录了一位古代学者的奋斗历程,也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传统美德。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志向、有毅力,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