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拼音】“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读音和含义,以下将从拼音、释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麻木不仁”出自《庄子·德充符》,原意是形容人的身体失去知觉,后来引申为对事物漠不关心、冷淡无情。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批评他人态度冷漠或对问题无动于衷。
该成语的拼音为 má mù bù rén,其中:
- “麻”(má):指感觉丧失;
- “木”(mù):同样表示失去知觉;
- “不”(bù):否定词;
- “仁”(rén):仁慈、同情心。
在使用时,要注意其感情色彩偏负面,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
二、信息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麻木不仁 |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 出处 | 《庄子·德充符》 |
| 原意 | 身体失去知觉 |
| 引申义 | 对事物漠不关心、冷淡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态度冷漠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无动于衷 |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热心肠 |
三、使用示例
1. 他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总是麻木不仁,从不发表任何意见。
2. 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对同事的困难麻木不仁,就很难赢得尊重。
3. 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团队的分裂。
四、注意事项
- “麻木不仁”强调的是情感或道德上的冷漠,而非字面意义上的身体麻木。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 与“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等词意思相近,但语气更强烈。
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麻木不仁”的拼音、含义及使用方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