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获咎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动辄获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因言行不慎而频繁招致责难或处罚的情况。该词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制度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苛刻、缺乏宽容。
一、词语解析
- 动辄:意思是“动不动就”,表示某种行为或反应非常频繁。
- 获咎:意思是“招致罪过”或“受到责备”。其中“咎”指过错、责难。
因此,“动辄获咎”整体意思为:动不动就招致责难或惩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稍有失误便被严厉责备,或者某项政策、制度对人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人们稍有不当行为就被追究责任。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动辄获咎”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尤其在批评性文章或评论中使用较多。
例句:
- 他在工作中稍有失误,便动辄获咎,令人心生不满。
- 这种制度动辄获咎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词语总结与对比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语气 | 相近词汇 |
动辄获咎 | 动不动就招致责难 | 常用于批评或指责 | 较为严肃、批评性 | 动辄得咎、屡遭责难 |
得咎 | 受到责难 | 多用于个人行为后果 | 中性偏负面 | 获罪、受罚 |
动辄 | 动不动就 | 表示频率高 | 中性 | 常常、总是 |
四、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动辄获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合适:适用于批评或反思的语境,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描述。
2. 搭配得当:通常与“动不动”、“稍有”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3. 避免滥用:该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使用时应确保事实依据充分。
五、结语
“动辄获咎”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成语,反映了现实中某些制度或行为模式对个体的过度约束与苛责。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