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裨补阙漏的意思】在日常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许多成语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的表达方式而被广泛使用。其中,“裨补阙漏”是一个较为少见但意义深远的成语。它常用于形容对事物进行补充、完善,以弥补不足之处。
一、成语释义
成语: 裨补阙漏
拼音: bì bǔ quē lòu
出处: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不中,然足以裨补阙漏。”
释义: “裨”意为补助、帮助;“阙”指缺失、不足;“漏”指遗漏、疏漏。整体意思是:通过补充或修正,使事物更加完整、无缺。
二、成语用法
- 词性: 动词性成语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学术、写作、批评或建议类文本中出现较多。
- 近义词: 弥补不足、查漏补缺、补偏救弊
- 反义词: 放任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裨补阙漏 |
拼音 | bì bǔ quē lòu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补助缺失,弥补疏漏,使事物更趋完善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或修正 |
近义词 | 弥补不足、查漏补缺、补偏救弊 |
反义词 | 放任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
使用场景 | 学术、写作、批评、建议等正式场合 |
特点 | 含义较深,使用频率不高,适合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 |
四、实际应用举例
1. 例句一:
“这篇文章虽然内容丰富,但仍有一些逻辑漏洞,需要进一步裨补阙漏。”
2. 例句二:
“他对方案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成功裨补阙漏,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裨补阙漏”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注重完善与改进的思想。虽然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写作或学术讨论中,它的运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严谨性。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