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什么意思】“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对敌、齐心协力对抗外敌或共同的敌人。这个成语在历史、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君王不察,而听谗言,使民怨于内,敌忾于外。” |
释义 | 指大家有共同的仇恨,对敌人充满愤怒和敌意,齐心合力去对付敌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集体行动,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精神。 |
近义词 |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同仇共忾 |
反义词 | 内耗分裂、各自为政、互相猜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历史事件 |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英雄人物带领百姓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压迫。 |
日常生活 | 面对公司内部的不正之风,员工们同仇敌忾,坚决抵制。 |
政治演讲 | 领导人在讲话中呼吁民众同仇敌忾,维护国家尊严。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团结一致”的精神理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时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国一体”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同仇敌忾”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重大危机或挑战时,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携手共进,克服困难。
四、总结
“同仇敌忾”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它的使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日常交流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化深度。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呈现,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同仇敌忾”这一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