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王与马共天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典故,主要出现在东晋时期。它反映了当时门阀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士族势力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
一、
“王与马共天下”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氏家族(以王导为代表)与司马氏皇族(东晋皇帝)共同掌控了东晋的政权。这表明,在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如琅琊王氏)与皇权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盟关系,士族不仅掌握实权,还对皇权有较大的影响力。
这一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典型体现。士族阶层凭借其经济实力、文化背景和军事力量,逐渐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而皇权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依赖。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出现时期 |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
主要人物 | 王导(琅琊王氏代表)、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 |
含义 | 王氏家族与司马皇室共同掌握政权,士族与皇权合作 |
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皇权受制于士族 |
影响 | 反映了士族政治的盛行,也预示了后来的门阀垄断局面 |
历史评价 | 是中国历史上士族与皇权关系的典型例子 |
三、延伸理解
“王与马共天下”不仅是对当时权力结构的描述,也揭示了东晋政权的脆弱性。由于皇权被士族所左右,导致中央集权难以真正建立,也为后来的政局动荡埋下伏笔。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士族”阶层的重要性,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走向。
总的来说,“王与马共天下”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表达,它不仅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