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搔更短】一、
“白头搔更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原句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忧国忧民的心情,因愁思过度而头发变白、稀疏,甚至无法插上簪子。此句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
该诗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凉与无奈,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通过“白头搔更短”的形象描写,诗人将内心的痛苦外化为身体的变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其深切的忧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文学表达上,“白头搔更短”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成为后世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常被引用以表达愁绪、孤独或对时局的忧虑。
二、相关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困长安,目睹战乱带来的苦难 |
表达情感 | 忧国忧民、愁思难解、人生无常 |
修辞手法 | 细节描写、比喻(“搔更短”象征愁绪) |
文学价值 | 精炼传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后世影响 | 成为表达愁绪的经典意象,常被后人引用 |
用典意义 | 反映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 |
三、结语
“白头搔更短”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这一句诗穿越千年,依然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体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