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2025-09-19 14:54:05

问题描述: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14:54:05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出人头地”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超越他人的成语。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文人故事,背后有着一段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典故。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出人头地”最早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晁错论》。原文中写道:“出人头地,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脱颖而出,超出众人之上,就值得特别关注和重视。

不过,更为广泛流传的故事则与唐代的科举考试有关。据传,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一位考生才华横溢,文章出众,考官在阅卷时感叹道:“此人之才,出人头地!”从此,“出人头地”便成为形容人才出众的常用成语。

二、成语含义及用法

词语 含义 用法示例
出人头地 超过众人,表现出色 他在公司表现突出,已经出人头地了。
成语出处 源自苏轼《晁错论》或唐代科举故事 该成语多用于称赞他人能力卓越。
使用场合 表扬、鼓励、评价他人成就 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
近义词 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卓尔不群 与“出类拔萃”意思相近。
反义词 泛泛之辈、平庸无能、默默无闻 用于形容缺乏突出表现的人。

三、成语的文化意义

“出人头地”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褒义成语,它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努力、才华和成功的高度认可。在古代社会,科举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而“出人头地”正是这一理想的具体体现。

此外,这个成语也反映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推崇,鼓励人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四、总结

“出人头地”源自古代科举文化,意指一个人才能出众、超越众人。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社会对杰出人才的尊重与期待。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赞扬那些在学业、事业或生活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人。

通过了解“出人头地”的来历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句成语,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