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招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很多成语中都包含“招”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招”字在成语中多表示“招引、招致、招揽、招手”等含义,有时也带有贬义,如“招灾惹祸”。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招”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招”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常见于描述行为、结果或状态。根据其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招致不良后果:如“招灾惹祸”、“自讨苦吃”。
2. 招引他人:如“招兵买马”、“招贤纳士”。
3. 引起注意或反应:如“招摇过市”、“招蜂引蝶”。
4. 动作或姿态:如“招手示意”、“招架不住”。
二、带“招”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招兵买马 | 指招募士兵,扩充力量 | 《三国演义》 |
招贤纳士 | 招募有才能的人 | 《史记·高祖本纪》 |
招财进宝 | 祝愿发财,常用于新年祝福 | 民间俗语 |
招摇过市 | 声势张扬地在街上走动,炫耀自己 | 《后汉书·王符传》 |
招蜂引蝶 | 引起异性注意,多指女性 | 现代口语 |
自讨苦吃 | 自己找麻烦,自找倒霉 | 口语常用 |
招架不住 | 没有办法应付或抵挡 | 多用于形容难以应对的情况 |
招灾惹祸 | 引来灾祸,造成麻烦 | 口语常用 |
招降纳叛 | 收降敌方人员 | 常用于军事或政治语境 |
招之即来 | 招唤就来,形容人很听话或容易控制 | 古文或现代用语 |
三、结语
“招”字在成语中用途广泛,既有正面的“招揽人才”,也有负面的“招灾惹祸”。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些带有“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