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出自哪里】“指鹿为马”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用来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秦朝赵高为了测试群臣是否服从自己而故意制造的一个事件。赵高在秦二世时期掌握大权,为了排除异己、巩固权力,他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并强迫大臣们附和。这一行为反映了赵高专权、弄权的手段,也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混乱。
该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无视事实、强行歪曲真相的人,成为一种讽刺性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指鹿为马出处及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指鹿为马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出处原文 |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为不知,愿问群臣。’于是群臣或言马,或言鹿。” |
出处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历史背景 | 秦朝末年,赵高为掌权而故意颠倒黑白 |
成语含义 | 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
现代用法 | 用于批评那些不讲事实、强词夺理的人 |
同义成语 | 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强词夺理 |
反义成语 | 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直言不讳 |
三、结语
“指鹿为马”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提醒人们在面对是非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真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们不要被虚假信息所误导,要勇于坚持正确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