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词解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它是在个体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耕畜等生产资料入股,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并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经济组织。这一阶段的合作社为后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奠定了基础。
一、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农民共同劳动、共享资源,逐步实现农业的集体化和现代化。该合作社的特点包括:
- 自愿入社:农民以土地、农具等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
- 统一经营: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和管理;
- 按劳分配:根据劳动贡献进行报酬分配;
- 按股分红:对入社的生产资料进行一定比例的收益分配;
- 保留部分私有财产:农民仍保有部分个人财产和收入。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后续的高级农业合作社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时间 | 1953年—1956年 |
性质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组织形式 |
基础 | 个体农民自愿入股(土地、农具等) |
经营方式 | 统一经营、集体劳动 |
分配方式 | 按劳分配 + 按股分红 |
特点 | 自愿性、半社会主义性质 |
目的 | 推动农业集体化,提高生产效率 |
成果 | 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奠定基础 |
局限性 | 部分农民仍保留私有财产,组织程度有限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后续的农业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