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的意思是什么】“力挽狂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危急关头,通过努力扭转局势,使事情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拉住船的缆绳,防止船只倾覆的情景,寓意着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一、
“力挽狂澜”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虽有大风,不能吹其羽;虽有巨澜,不能没其舟。”原意是比喻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仍能坚持不倒、奋起抗争。现在多用来形容在危机中挺身而出,努力改变不利局面的行为。
该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或团体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能力,具有强烈的正面意义和激励作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力挽狂澜 |
拼音 | lì wǎn kuáng lá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字面意思 | 在狂风巨浪中用力拉住船,防止沉没 |
引申含义 | 在危急时刻,努力扭转局势,挽救大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敢和能力 |
近义词 | 扭转乾坤、力排众议、扶大厦之将倾 |
反义词 | 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坐视不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褒义语境,如领导力、英雄事迹、关键时刻的决策等 |
示例句子 | 面对金融危机,他力挽狂澜,成功稳定了公司的发展。 |
三、结语
“力挽狂澜”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