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质而白章是什么意思】“黑质而白章”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黑质而白章”是后人对诗句中意象的引申与解读。
“黑质”指黑色的质地,“白章”指白色的花纹。整体意思是:在黑色的底色上,点缀着白色的图案。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本体与外在表现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也象征着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黑质而白章”原意是指在黑色的底子上绘有白色图案,常用于形容事物内外相衬、层次分明。这一表达不仅具有美学意义,也常被引申为一种人生哲理,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协调统一。在文学、艺术乃至为人处世中,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鹤鸣》 |
原意 | 黑色底子上有白色图案 |
引申义 | 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本体与表现的对比 |
文学用途 | 用于描绘自然景象、象征人物性格或环境氛围 |
美学意义 | 层次分明,对比鲜明,富有视觉美感 |
哲理含义 | 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协调统一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设计、文学、哲学等领域,表达“内外兼修”的理念 |
如需进一步探讨“黑质而白章”在现代语境中的运用或具体例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