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砂走石出处于哪里】“飞砂走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恶劣天气状况。那么,“飞砂走石”这个成语究竟出自哪里?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
“飞砂走石”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具体出处为《晋书·天文志》。原文如下:
>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气有五行,人有五脏……其风也,有飘风,有疾风,有暴雨,有飞砂走石。”
这表明“飞砂走石”最初是描述自然界中风力强大的现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于形容狂风大作、尘土飞扬的景象。
二、含义
- 字面意思:飞散的砂子,滚动的石头。
- 引申意义:形容风势极大,天气恶劣,或比喻局势动荡、混乱不堪。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描述自然现象 | 暴风骤雨中,飞砂走石,行人难以前行。 |
比喻社会动荡 | 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飞砂走石之势令人担忧。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飞砂走石”的关系 |
风沙蔽日 | 风沙遮蔽阳光,形容风大沙多 | 类似,但更强调视觉影响 |
狂风怒号 | 风声呼啸,气势凶猛 | 更侧重听觉感受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暗,地面黑暗 | 强调环境整体的恶劣状态 |
五、总结
“飞砂走石”作为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狂风恶浪,也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被广泛使用。它源于《晋书·天文志》,经过历史演变,成为描述恶劣天气或动荡局势的重要词汇。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天文志》 |
含义 | 风势猛烈,沙石飞扬;比喻局势动荡 |
用法 | 描述自然现象、比喻社会动荡 |
示例 | 暴风中飞砂走石,行人难行 |
相关成语 | 风沙蔽日、狂风怒号、天昏地暗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飞砂走石”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