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胠箧出处于哪里】“探囊胠箧”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偷窃行为,尤其是小偷在暗中行窃的动作。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文言色彩,但其来源却有着明确的出处。下面将对“探囊胠箧”的出处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探囊胠箧”最早见于《庄子·胠箧》篇,是庄子用来批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对统治者和盗贼之间的关系进行讽刺。其中“探囊”指的是伸手到口袋里偷东西,“胠箧”则是指撬开箱子。这两个动作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小偷的行为。
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比喻盗窃或暗中取物的行为,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不正当的手段。
二、出处与释义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探囊胠箧 |
| 出处 | 《庄子·胠箧》 |
| 原文出处 | “今世之所谓‘仁义’者,乃‘胠箧’之具也。” |
| 字面解释 | “探囊”:伸手入袋;“胠箧”:撬开箱子 |
| 引申含义 | 比喻盗窃、偷窃行为,或暗中获取财物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等语境,带有贬义 |
| 作者 |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
| 背景 | 《胠箧》篇主要批判礼法制度及社会不公,借“胠箧”讽刺统治者的虚伪 |
三、结语
“探囊胠箧”虽为文言词汇,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偷窃行为的成语,更是古代哲学家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现代使用中,应根据语境合理运用,避免误用或滥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庄子》中的其他典故或成语,欢迎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