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的意思是什么】“夕惕”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它由“夕”和“惕”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傍晚”和“警惕、警觉”。合起来,“夕惕”意指在夜晚时刻保持警觉、谨慎,常用来形容人处事小心、不轻举妄动的态度。
以下是对“夕惕”一词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解析
| 字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 夕 | xī | 傍晚、夜晚 | 表示时间,常用于描述夜晚的状态 |
| 惕 | tì | 警惕、警觉 | 表示谨慎、小心、不敢大意 |
组合解释:
“夕惕”整体表示在夜晚时分保持警觉、谨慎,多用于形容人处事低调、谨言慎行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夕惕”最早见于《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整天勤奋努力,到了晚上仍然保持警惕,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祸。
后世文人常用“夕惕”来形容一种自律、自省、谨慎的生活态度,尤其在官场或士人阶层中较为常见。
三、现代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夕惕”虽不常见,但其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它强调的是:
- 自我约束:不因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 居安思危:即使在平静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警觉;
- 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总结
“夕惕”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原意为“夜晚时保持警惕”,后引申为一种处世态度——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警觉、谨慎,不轻率行事。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夜晚保持警惕,谨慎行事 |
| 出处 | 《周易·乾卦》 |
| 引申义 | 自我约束、居安思危、谦虚谨慎 |
| 现代意义 | 强调自律与警觉的重要性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典故,可参考《周易》或其他古典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