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劫不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无法挽回的状态或结果。它的字面意思是“经历无数劫难也无法恢复”,强调的是某种状态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
一、成语出处
“万劫不复”最早出自佛教经典,其中“劫”是佛教中的时间单位,代表极长的时间段,通常用来形容极为漫长的时期。“万劫”即“无数劫难”,而“不复”则是“不再恢复”的意思。因此,整个成语最初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用来形容灵魂堕入地狱、无法解脱的境地。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遭受重大打击后,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二、具体含义
1. 形容失败不可挽回
比如一个人因为犯了大错,导致事业、家庭甚至名誉全部毁掉,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万劫不复”来形容其后果的严重性。
2. 比喻命运悲惨
在文学作品中,“万劫不复”也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命运极其悲惨,仿佛永远无法翻身。
3. 警示作用
这个成语还带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错误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三、使用场景
- 书面语中:常见于文章、小说、评论等正式场合。
- 口语中:虽然不如“一失足成千古恨”那样常用,但在某些语境下也能表达类似的意思。
例如:
> 他为了追求金钱,不惜背叛朋友,最终身败名裂,真是万劫不复。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蹶不振、无可挽回
-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重振旗鼓
五、结语
“万劫不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弥补,甚至根本无法弥补。因此,在面对重要抉择时,务必慎重思考,避免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
总结:
“万劫不复”形容的是那种经过巨大打击后无法恢复的状态,多用于强调后果的严重性和不可逆性。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历史事件,这一成语都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