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风轻,月照西窗冷。独倚栏杆思旧梦,往事如烟难醒。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铁马冰河入梦,壮志未酬心惊。
这首《清平乐》并非辛弃疾原作,而是后人根据其词风与生平所拟。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他的词作多慷慨激昂,充满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尤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为著名。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道尽了他心中无法释怀的报国之志。即便在醉酒之时,仍不忘手中长剑,梦中驰骋沙场,可见其赤子之心。然而现实却是,他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只能将一腔悲愤寄托于诗词之间。
“清平乐”本是词牌名,意为“清平的乐章”,但辛弃疾的词中却常常透露出一种沉郁与悲凉。他的“清平”并非真正的安宁,而是在战乱频仍、山河破碎中的无奈与感慨。
在他的笔下,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洒脱。他把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使得他的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
如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不屈的精神与深沉的忧思。辛弃疾虽已逝去千年,但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依旧在词中回响,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