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的成语解释不绝如缕是什么意思】“不绝如缕”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联系等虽然微弱但仍在持续不断。这个成语在文学、历史、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不绝如缕 |
拼音 | bù jué rú lǚ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其济也,犹将不绝。”后演化为“不绝如缕”。 |
本义 | 原意是像细丝一样连着,形容事物虽微弱却未断绝。 |
引申义 | 可以指声音、气息、情感、联系等虽微弱但仍在延续。 |
二、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描述声音 | 他那微弱的歌声不绝如缕,仿佛随时可能消失。 |
描述情感 | 虽然多年未见,他们之间的友情仍不绝如缕。 |
描述联系 | 这段历史的线索不绝如缕,让人不禁追思。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绵延不绝 |
反义词 | 截断、中断、戛然而止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场合:有些人会将“不绝如缕”用于形容热闹、喧嚣的场景,这是不合适的。
2. 误解含义:该成语强调的是“微弱而持续”,而不是“强烈而不断”。
五、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表达一种微妙而坚韧的存在状态。无论是声音、情感还是某种联系,只要它仍然存在,哪怕极其微弱,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理解它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总结一句话:
“不绝如缕”形容事物虽微弱但仍在持续不断,多用于描述声音、情感或联系的延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