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每回内容概括西游记一至七回故事情节概括】《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代作家吴承恩。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取经为原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前七回主要围绕孙悟空的出身、学艺、大闹天宫等情节展开,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以下是对《西游记》第一至第七回的内容概括,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一、内容概括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本回讲述花果山水帘洞中的一块仙石产下石猴,石猴出世后被群猴拥戴为王,称“美猴王”。后来他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漂洋过海,拜菩提祖师为师,得名“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神通。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正乃修身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习多年,掌握了各种法术。但因炫耀本领,被祖师逐出师门。孙悟空回到花果山,继续统领群猴,开始修炼道法。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孙悟空得知东海龙王有定海神针(金箍棒),便前往索要,龙王无奈将其赠予。之后他又到地府,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字,使自己不再受阎王管辖,引起天庭注意。
第四回:官封弼马温意阻 帖写齐天大圣名
玉帝派太白金星招安孙悟空,封其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满,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无奈,再封其为“齐天大圣”,并让他管理蟠桃园。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孙悟空在蟠桃园中偷吃仙丹,又盗食王母的蟠桃,惹怒天庭。天兵天将围剿,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哪吒、二郎神等大战,最终被如来佛祖镇压于五行山下。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普陀收妖降大圣
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等待有缘人救他。观音菩萨奉命寻找取经人,途中遇到被压的孙悟空,劝他皈依佛门,承诺日后若有人救他,可随其取经。
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 六耳猕猴辨真假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后,唐僧路过,将其救出。此后孙悟空成为唐僧的徒弟,一同前往西天取经。途中遭遇六耳猕猴,真假美猴王之争,最终被如来识破,假猴王被消灭。
二、表格总结
| 回目 | 标题 | 主要内容 |
| 第一回 |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石猴出世,拜师菩提祖师,学会法术,得名孙悟空。 |
| 第二回 |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正乃修身 | 孙悟空学艺归来,修道成仙,开始修炼道法。 |
| 第三回 |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孙悟空索要金箍棒,勾销生死簿,挑战天庭权威。 |
| 第四回 | 官封弼马温意阻 帖写齐天大圣名 |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后自封“齐天大圣”,引发天庭不满。 |
| 第五回 |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孙悟空偷吃蟠桃仙丹,大闹天宫,被如来镇压。 |
| 第六回 | 观音赴会问原因 普陀收妖降大圣 | 观音菩萨劝孙悟空皈依佛门,等待取经人解救。 |
| 第七回 | 五行山下定心猿 六耳猕猴辨真假 | 孙悟空被救出,成为唐僧徒弟,途中遭遇真假美猴王。 |
通过这七回的铺垫,《西游记》正式进入取经主线,也为后续师徒四人的冒险埋下了伏笔。孙悟空从一个桀骜不驯的石猴,逐渐成长为一位护法弟子,展现出成长与转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