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李商隐古诗秒懂百科】《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这首诗以蝉为题材,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下面将从内容、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诗歌原文
> 蝉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二、
1. 主题:
诗人借“蝉”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在仕途上的困顿与孤独,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2. 情感基调:
感伤、孤寂、愤懑。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3. 意象分析:
- “蝉”象征清高、孤傲,但又因“高难饱”而陷入困境。
- “五更疏欲断”描绘了深夜蝉声渐弱,象征希望渺茫。
- “一树碧无情”则暗示自然界的冷漠,无人理解其苦楚。
4. 结构特点:
全诗四句,语言简练,层次分明,由外及内,层层递进。
三、艺术特色
项目 | 内容 |
表现手法 |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含蓄深沉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高难饱”与“徒劳恨费声”)、拟人(“一树碧无情”) |
意境营造 | 孤寂、冷清、压抑 |
四、思想内涵
1. 个人命运的写照: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这首诗反映了他身处逆境时的心理状态。
2. 对现实的批判:
诗中“徒劳恨费声”暗含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不满。
3. 哲理思考:
即使有才华,若无机遇,也难以施展,体现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蝉 |
作者 | 李商隐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题 | 仕途困顿、人生无奈 |
情感 | 感伤、孤独、愤懑 |
意象 | 蝉、树、五更声 |
艺术特色 | 借物抒怀、对比、拟人 |
思想内涵 | 个人命运、社会批判、人生哲思 |
结语:
《蝉》虽短,却蕴含深意,是李商隐诗风的典型体现。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篇寄托情怀、反映现实的佳作。通过对“蝉”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坚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