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耋耄之年】“耋耄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年纪非常大,接近老年末期的阶段。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阶段的细致划分和尊重。下面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耋耄之年”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描述高龄老人的词汇,其中“耋”指七十岁,“耄”指八十岁,合起来表示八九十岁的高龄阶段。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长寿者的敬意。
该词来源于《礼记·曲礼》:“七十曰耄,八十曰耋。”说明古人对不同年龄段有明确的称谓,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与尊敬。
在使用上,“耋耄之年”通常用于描述年事已高的长者,如“他虽已届耋耄之年,仍精神矍铄”。这种表达方式既庄重又富有文化底蕴。
此外,这一词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寿”的追求和赞美,常出现在诗词、书信、贺词等场合,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耋耄之年 |
含义 | 指八九十岁的高龄阶段,形容年事已高的老人 |
来源 | 出自《礼记·曲礼》,原文为“七十曰耄,八十曰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体现中华文化中对“寿”的重视 |
现代使用 | 常见于诗词、贺词、书信等,具有较强的文化象征性 |
与其他词比较 | “耄耋”与“耄老”“老迈”等词意思相近,但“耋耄”更具文学性和正式感 |
三、结语
“耋耄之年”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长寿、智慧和德行的崇尚。在现代社会,虽然日常语言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它依然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了解这一词语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