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是什么意思】“梼杌”这个词,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在古代文献中却有着独特的含义。它不仅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名称,还被用来指代一种性格顽固、不讲道理的人。本文将从字义、出处、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梼杌”(táo wù)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常与“混沌”、“穷奇”、“饕餮”并称为“四凶”。在《山海经》等古籍中,“梼杌”被描述为一种外形似虎、有角、性情暴戾的猛兽,象征着混乱与邪恶。
此外,“梼杌”也被引申为对人的称呼,特指那些行为乖张、顽固不化、不讲道理的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性格恶劣或行为不当之人。
在现代语境中,“梼杌”一词较少使用,但其文化内涵仍然值得研究和了解。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1. 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怪兽 2. 引申为性格顽固、不讲道理的人 |
出处 | 《山海经》、《左传》、《史记》等古籍 |
形象特征 | 外形似虎,有角,性情暴戾,象征混乱与邪恶 |
文化意义 | 象征混乱、邪恶、顽固不化;也用于批评人品低劣者 |
用法 | 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较少使用 |
相关词汇 | 混沌、穷奇、饕餮(合称“四凶”) |
三、结语
“梼杌”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了解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中的象征体系。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避免成为“梼杌”式的角色——即那些顽固、不讲理、破坏秩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