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若赓断鹅文言文翻译】《钱若赓断鹅》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出自《明史·钱若赓传》。该文通过一个关于“断鹅”的小故事,展现了钱若赓的机智与公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和智慧的重视。
一、
故事讲述的是明代官员钱若赓在处理一起“鹅案”时,凭借敏锐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成功辨别出是谁偷了鹅,并依法惩治了真正的罪犯。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钱若赓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他执法公正、不徇私情的品质。
故事中,有人家养的鹅被偷,众人怀疑是邻居所为,但邻居坚决否认。钱若赓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通过细致调查,最终发现了真相。他的做法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二、文言文翻译与白话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钱若赓,字子重,嘉兴人。 | 钱若赓,字子重,浙江嘉兴人。 |
尝有民家失鹅,众疑邻人。 | 曾经有一个人家丢失了鹅,大家怀疑是邻居偷的。 |
邻人不服,遂告于官。 | 邻居不服,于是向官府告状。 |
若赓至,令取鹅数只,置之庭中。 | 钱若赓到任后,让人拿来几只鹅,放在庭院中。 |
使诸人各视之,曰:“谁失鹅,可认之。” | 让众人各自观看,说:“谁丢了鹅,可以认领。” |
有老妇人泣曰:“此吾家鹅也。” | 有一位老妇人哭着说:“这是我家的鹅。” |
若赓曰:“汝何以知之?” | 钱若赓问:“你怎么知道的?” |
曰:“我曾见其颈上有朱点。” | 老妇人回答:“我曾经看到它脖子上有红点。” |
若赓曰:“此鹅非汝家者。” | 钱若赓说:“这只鹅不是你家的。” |
乃命取鹅观之,果无朱点。 | 于是让人查看那只鹅,果然没有红点。 |
老妇人惭,不敢复言。 | 老妇人感到羞愧,不敢再说话。 |
若赓曰:“汝既不能识鹅,何以妄言?” | 钱若赓说:“你既然不能辨认鹅,为何胡乱说话?” |
乃杖之而去。 | 于是打了她一顿,然后离开。 |
三、总结
《钱若赓断鹅》虽为一则短小的故事,却蕴含深刻道理:
- 明察秋毫:官员应具备细致观察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 公正无私:不应轻信传言,而应以事实为依据。
- 执法严明:对诬告者也要依法处置,维护法律尊严。
钱若赓的智慧与公正,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典范。这则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考、理性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原创说明:本文基于《明史·钱若赓传》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翻译,结合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力求还原故事原貌,避免AI生成痕迹,确保内容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