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权达变出处于哪里】“通权达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灵活应对、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甚至误以为它出自某部经典著作,如《论语》或《孟子》。其实,“通权达变”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而非我们常见的儒家经典。
一、成语“通权达变”的含义
“通权达变”字面意思是:通晓权宜之计,懂得灵活变通。其核心在于强调在不同情境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应对,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固有的规则或方式。
- 通权:通晓权宜之法
- 达变:能适应变化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处事灵活、善于应变,尤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突出。
二、“通权达变”出处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通权达变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文引用 | “夫圣人不拘于物,而能与世推移;通权达变,以应时需。” |
| 作者 | 范晔(南朝宋) |
| 意义 | 强调灵活应变、适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性 |
三、延伸理解
虽然“通权达变”最早见于《后汉书》,但类似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早有体现。例如:
- 《易经》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孔子也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虽强调根本,但也主张因时制宜。
- 《孙子兵法》中也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说法,同样体现了灵活应变的思想。
因此,“通权达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中国古代智慧中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反映了古人对“变”与“通”的深刻理解。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灵活应变、通晓权宜 |
| 思想基础 | 古代哲学中“变通”思想的体现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处事灵活、善于应变的人或行为 |
结语:
“通权达变”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种能力尤为重要。了解它的出处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成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