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推敲文言文原文

2025-09-27 20:16:56

问题描述:

推敲文言文原文,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20:16:56

推敲文言文原文】“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原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原本是“僧推月下门”,后来贾岛反复斟酌,最终改为“僧敲月下门”。这一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文学创作中“推敲”一词的由来,也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精益求精的态度。

一、原文

《推敲》的故事出自《唐才子传》,讲述了诗人贾岛在创作诗句时,为了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词而反复思考的过程。他原本写的是“僧推月下门”,但觉得“推”字不够有力,于是又考虑用“敲”字,认为“敲”更能表现出月夜中寺庙的静谧与诗意。最终,他采纳了“敲”字,使得整句诗更加生动、意境深远。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贾岛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语言的精细打磨,体现了“推敲”这一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文言文原文及现代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岛,范阳人也。初,举进士,累年不第。 贾岛是范阳人。起初,他参加进士考试,多年都没有考中。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有一天,他在骑驴的时候想到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初欲作“推”字,又思“敲”字未安,遂于驴上吟哦,旁若无人。 他最初想用“推”字,但又觉得“敲”字更合适,于是骑在驴上反复吟诵,仿佛周围没有人一样。
韩愈见之,问其故,岛具对。 韩愈看到后,问他原因,贾岛如实回答。
意曰:“‘敲’字佳。” 韩愈说:“‘敲’字更好。”
于是定稿。 于是,他决定采用“敲”字作为最终版本。

三、总结

“推敲”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具体动作,更是古人对待文字的一种认真态度。通过贾岛与韩愈的对话,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在细微之处追求完美,也明白了“一字之差,意境全变”的道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借鉴。

结语:

“推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代表了一种对文字的敬畏和对艺术的执着。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学习古人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