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姆弹繁体】一、內容總結
達姆彈(Dum-dum Bullet)是一種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為使用的子彈類型,其特點是彈頭在擊中目標後會擴張或碎裂,造成更大的傷害。這種子彈因最初由英國達姆兵工廠研發而得名,因此也稱為「達姆彈」。由於其極大的殺傷力與殘忍性,國際社會在1899年《海牙公約》中明確禁止使用此類彈藥,但實際上仍有一些國家或武裝組織在戰爭中使用。
本文將從達姆彈的歷史背景、結構特點、應用與影響等方面進行總結,並以表格形式呈現重點資訊。
二、達姆彈簡要介紹
| 項目 | 說明 |
| 名稱 | 達姆彈 / Dum-dum Bullet |
| 研發時間 | 19世紀末(約1890年代) |
| 研發地點 | 英國達姆兵工廠(Dum Dum Arsenal) |
| 構造特點 | 弹头未完全包覆,击中目标后易扩张或碎裂 |
| 主要用途 | 战争中用于提高杀伤力 |
| 国际禁令 | 1899年《海牙公约》禁止使用 |
| 現狀 | 实际上仍有国家或组织使用,尤其在非正规战争中 |
三、達姆彈的歷史與影響
達姆彈的出現與當時軍事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在19世紀末,傳統的全被甲子彈(Full Metal Jacket, FMJ)雖然穿甲能力強,但在擊中人體時往往無法造成足夠的傷害。達姆彈則透過設計讓彈頭在接觸軟組織時擴張,增加傷口面積與傷害深度,這使其在近距離戰鬥中具有顯著優勢。
然而,這種設計也帶來了嚴重的道德與法律問題。因為彈頭在體內擴張或碎裂後,會導致傷口極其難以治療,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1899年的《海牙公約》第23條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容易造成無謂痛苦」的武器,達姆彈即被列入禁用範疇。
儘管如此,達姆彈並未完全消失。在一些衝突地區,特別是缺乏國際監督的戰場上,仍有人使用類似原理的彈藥,例如現代的空尖彈(Hollow Point Bullet),雖不完全相同,但同樣具有擴張效果。
四、總結
達姆彈作為一種歷史上的特殊子彈,不僅反映了當時軍事技術的進步,也揭示了戰爭中對人性與道德的挑戰。儘管國際法已明確禁止其使用,但其影響仍持續至今。了解達姆彈的歷史與特性,有助於我們更深入認識現代武器的發展與倫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