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流传至今,其中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赠别》中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尤为人们所称道。这句话不仅描绘出了一位少女的美好形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那么,“娉娉袅袅十三余”该如何正确地读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拼音。“娉”(pīng)和“袅”(niǎo)都是多音字,在这里它们分别读作第一声和平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女孩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至于这句诗的出处,则来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在这首诗里,杜牧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即将离别的女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年华易逝、美好时光难再的感慨之情。全诗如下: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远,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聚散匆匆的深刻思考。而“娉娉袅袅十三余”作为其中最经典的句子之一,更是被广泛引用,用来赞美年轻女性的美丽与灵动。
总之,“娉娉袅袅十三余”不仅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好诗,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仿佛可以看到那位如花似玉般的少女正亭亭玉立于眼前,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莫让时光悄然流逝而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