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闻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闻”字常用于成语中,表示“听到、听说、名声、闻名”等含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闻”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闻”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常见于描述名声、传闻、听闻等内容。根据其含义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 表示名声大、有名气:如“闻名遐迩”
- 表示听到、听说:如“耳闻目睹”
- 表示传闻、消息:如“道听途说”
- 表示因传闻而惊动:如“闻风而动”
下面将列出一些常见的带“闻”字的成语,并附上释义和出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二、带“闻”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释义 | 出处/来源 |
闻名遐迩 | 名声传得很远,远近都知道 | 《后汉书》 |
耳闻目睹 |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 《资治通鉴》 |
闻所未闻 | 听到的事情以前从未听说过 | 《史记》 |
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 《左传》 |
闻鸡起舞 |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勤奋自励 | 《晋书·祖逖传》 |
闻过则喜 |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 《孟子》 |
闻一知十 | 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其他,形容人聪明 | 《论语》 |
闻雷失箸 | 听到打雷就吓得连筷子都掉了,形容胆小 | 《三国志》 |
闻达于诸侯 | 名声传达到诸侯那里 | 《出师表》 |
道听途说 | 在路上听来的传言,不可靠 | 《论语》 |
三、结语
“闻”字在成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多样的用法,既可用于描述名声、传闻,也可用于表达听觉或心理反应。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希望以上整理能对大家的学习和使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