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middot及奕譞的资料)】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896年),字朴庵,是清朝宗室成员,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光绪帝的生父。他在清末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慈禧太后掌权时期,曾一度掌握军政大权,对晚清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人物简介
奕譞出身皇室,自幼接受严格的宫廷教育,性格沉稳,善于谋略。他虽未直接参与朝政,但在其子载湉(即光绪帝)继位后,成为实际上的“摄政王”,掌控朝廷大权。然而,由于慈禧太后的强势,奕譞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未能真正施展抱负。
二、主要经历
| 时间 | 事件 |
| 1840年 | 出生于北京,为道光帝第七子 |
| 1850年 | 咸丰帝即位,封为醇郡王 |
| 1861年 | 参与辛酉政变,支持慈禧太后夺权 |
| 1873年 | 载湉(光绪帝)即位,奕譞被尊为“摄政王” |
| 1886年 | 因病退居幕后,不再参与朝政 |
| 1896年 | 病逝于北京,享年56岁 |
三、历史评价
奕譞作为光绪帝的父亲,在清末政治中具有特殊地位。他虽然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实际权力受到慈禧太后的极大限制。他一生低调谨慎,避免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因此在历史上留下较为模糊的形象。
尽管如此,他对于光绪帝的成长和早期统治有着重要影响。他的去世也标志着清廷内部权力结构的一次重要变化。
四、家族关系简表
| 关系 | 人物 | 备注 |
| 父亲 | 道光帝 | 清朝第九位皇帝 |
| 兄长 | 咸丰帝 | 清朝第十位皇帝 |
| 儿子 | 载湉(光绪帝) |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
| 嫡福晋 | 恭顺皇贵妃 | 后来被追封为皇后 |
| 孙子 | 溥仪 |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
五、总结
爱新觉罗·奕譞是清末一位重要的宗室成员,虽然未直接执政,却在皇权更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一生体现了清代皇室成员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奈与挣扎。他的经历也反映了晚清时期皇权与后宫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