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百中是哪个时期的成语故事】“百发百中”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精准,每次都能命中目标。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来源总结
“百发百中”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二》中的记载,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主要体现的是智慧和策略,但其中也暗含了“百发百中”的精神——即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判断、果断行动,从而取得胜利。
不过,更明确的出处则是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提到的李广将军。李广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善射著称,传说他射箭技艺高超,能“百发百中”。因此,“百发百中”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技术精湛、做事精准。
二、历史时期与出处对照表
成语 | 出处 | 历史时期 | 人物/事件 | 含义 |
百发百中 | 《史记·李将军列传》 | 西汉 | 李广 | 形容射术高超,每次都能命中目标 |
百发百中 | 《战国策·齐策二》 | 战国 | 田忌、齐威王 | 虽非直接描写射术,但体现精准决策能力 |
三、总结
“百发百中”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史记》中,用于描述李广将军的射术高超。而在战国时期的《战国策》中,虽未直接使用此成语,但其精神内核已有所体现。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百发百中”最常被归为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技艺,也象征着一种追求完美、精准无误的精神,至今仍广泛用于形容人的技能或行为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