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是什么意思】“登堂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艺或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了精通的地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建筑结构,最初是指进入厅堂和内室,后来引申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登堂入室 |
拼音 | dēng táng rù shì |
出处 |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世引申为“登堂入室”) |
本义 | 进入厅堂和内室,表示进入正统或核心部分 |
引申义 | 比喻学问、技艺达到高深境界,已入门且深入 |
二、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术研究 |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登堂入室,成为该领域的权威。 |
艺术技艺 | 她的书法技艺早已登堂入室,备受赞誉。 |
技能掌握 | 这位厨师的厨艺已经登堂入室,堪称大师级人物。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出类拔萃 |
反义词 | 粗通皮毛、浅尝辄止、门外汉 |
四、总结
“登堂入室”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原意是进入房屋的正厅和内室,后被引申为在某个领域中掌握了精髓、达到了较高水平。它不仅体现了对技艺或学问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在日常使用中,可以用于形容人在学术、艺术、技术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写作和交流中准确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