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的出处信手拈来怎么读】一、
“信手拈来”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轻松自如、毫不费力。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信手拈来”的字面意思是“随手拿取”,引申为“轻松地获取或处理”。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诗作,尤其在宋代诗词中较为常见。
此外,“信手拈来”作为一个成语,其发音和写法也有一定的规范,了解这些有助于正确使用和理解。
以下将从出处、拼音、释义、用法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信手拈来 |
拼音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出处 | 宋代诗人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心对月明,几番归梦到家山。此身虽在,堪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实际出处为黄庭坚《登快阁》,但“信手拈来”更常见于后世引用) |
释义 |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也可指写作或说话时随意取用材料,自然流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技艺高超、做事轻松或文章内容丰富、运用自如的场合。 |
示例 | 他写文章总是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令人称道。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信手拈来”最早见于黄庭坚的诗句,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它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轻松自如”、“随心所欲”的典型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既可以形容人的能力,也可以形容语言的自然流畅。
需要注意的是,“信手拈来”强调的是“随手拿取”的自然状态,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过于刻意或生硬的表达方式。
四、结语
“信手拈来”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掌握它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