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体名词解释】“上官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唐代初期由上官仪所代表的一种诗歌风格。它在初唐时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宫廷诗风的典型代表,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上官体”指的是唐代初期以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这种风格注重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讲究声律,强调形式美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其作品多为应制诗、咏物诗等,语言精致典雅,结构严谨,体现了宫廷文人的审美趣味。虽然“上官体”在内容上较为浅显,但其在形式上的规范化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上官体 |
提出者 | 上官仪(唐代诗人) |
时间 | 初唐时期(6世纪末至7世纪中叶) |
特点 | 1. 辞藻华丽 2. 对仗工整 3. 声律讲究 4. 形式规范 |
代表作品 | 《咏雪》《咏风》等 |
风格类型 | 宫廷诗风、应制诗风 |
文学地位 | 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奠基作用 |
评价 | 形式精美但内容较浅,影响广泛 |
三、补充说明
“上官体”虽以形式为主,但其对仗工整、声律和谐的特点,为后来的“沈宋体”和“王杨卢骆”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艺术美的倾向,是唐代诗歌从古体向近体过渡的重要阶段之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上官体”与唐代其他诗风的关系,可结合“初唐四杰”或“盛唐气象”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