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是什么意思】“再接再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鼓励或表扬某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继续努力、不松懈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斗鸡游戏,后来演变为一种激励人们持续奋斗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再接再厉 |
拼音 | zài jiē zài lì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再而衰,三而竭。”后引申为“再接再厉”。 |
含义 | 指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倍努力,不松劲、不停步。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对人持续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
近义词 | 奋发图强、百尺竿头、锲而不舍 |
反义词 | 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得过且过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工作表现 | 在项目成功完成之后,领导鼓励团队“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
学习进步 | 考试成绩优异后,老师对学生说:“这次做得不错,再接再厉,争取下次更上一层楼。” |
体育比赛 | 运动员在赢得一场比赛后,教练提醒他们“再接再厉”,保持状态迎接下一场比赛。 |
三、常见误区
问题 | 解释 |
是否可用来形容失败后? | 不建议。该词多用于已取得成绩后的鼓励,若失败后使用,容易让人误解为讽刺。 |
是否适合正式场合? | 是的,适用于工作、学习等正式场合,语气积极向上。 |
是否可以用于贬义? | 不常用。一般为褒义,若误用可能造成歧义。 |
四、总结
“再接再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强调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它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动力,常被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