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全诗】《似花还似非花》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著名词作,出自《东坡乐府》。这首词以“柳絮”为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语言婉约,意境深远,被誉为苏轼词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
一、
《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词作,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词中通过对柳絮飘零、随风而舞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苏轼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将柳絮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生命,使读者在欣赏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
二、全词原文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萦损柔肠,困酣清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三、关键意象解析
意象 | 含义 | 作用 |
似花还似非花 | 表面像花,但又不像花 | 引出柳絮的特殊性,为后文铺垫 |
抛家傍路 | 柳絮飘落路边 | 象征漂泊无依,命运多舛 |
无情有思 | 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 将柳絮拟人化,赋予情感 |
梦随风万里 | 柳絮随风远行 | 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追寻 |
一池萍碎 | 柳絮落入水中 | 象征美好的事物终将消散 |
春色三分 | 春天的美好被分割 | 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点点是离人泪 | 柳絮如泪滴 | 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合 |
四、艺术特色
1. 拟人手法:将柳絮比作有情之人,赋予其思想与情感。
2. 意象丰富:通过柳絮、风雨、春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3. 情感真挚:词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语言优美:用词典雅,句式流畅,富有音乐感。
五、总结
《似花还似非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柳絮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似花还似非花 |
作者 | 苏轼 |
类型 | 词 |
创作背景 | 宋代,借柳絮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主题 | 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艺术手法 | 拟人、象征、比喻 |
代表句子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风格 | 婉约、含蓄、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