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下车泣罪的造句

2025-10-02 14:05:54

问题描述:

下车泣罪的造句,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14:05:54

下车泣罪的造句】“下车泣罪”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指官员在下车时因百姓的冤屈而哭泣,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自责。后来引申为官员关心民情、体恤百姓、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用法和语境,以下是对“下车泣罪”的造句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常见搭配与例句。

一、

“下车泣罪”常用于描述官员或领导人在面对民众苦难时表现出的深切同情和责任感。它强调的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担当。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的道德色彩和历史背景。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语义偏向于“情感共鸣”与“自我反省”,而非单纯的批评或指责。因此,在造句时应结合具体情境,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与行为动机。

二、表格展示

成语 常见搭配 例句 释义
下车泣罪 官员/领导/贤人 “他刚上任便下车泣罪,对百姓的疾苦深感痛心。” 表示官员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与自责
下车泣罪 民情/冤案/苦难 “面对民间的冤案,他下车泣罪,决心彻查到底。” 强调对不公现象的反应与担当
下车泣罪 仁政/德治 “古代明君常以下车泣罪为己任,推行仁政。” 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责任
下车泣罪 情感/感动 “看到百姓的生活艰难,他不禁下车泣罪。” 突出人物的情感触动与内心挣扎

三、结语

“下车泣罪”虽非日常常用成语,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深刻的道德情感与政治责任感。通过合理的造句,可以更好地展现其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在写作中适当使用此成语,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的文学性,也能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