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制度什么时候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对宪法权威的尊重和维护。该制度的确立时间、背景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一、
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向宪法宣誓,表达忠于宪法、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的决心。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强化宪法权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2015年。在此之前,虽然宪法中已有相关原则性规定,但并未形成具体的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宪法宣誓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此后,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履职时均需进行宪法宣誓。
二、表格:宪法宣誓制度确立相关情况
项目 | 内容 |
制度名称 | 宪法宣誓制度 |
确立时间 |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
法律依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
宣誓对象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
宣誓内容 |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
宣誓意义 | 强化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三、结语
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不仅体现了对宪法的尊重,也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宪法宣誓将在新时代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