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句诗描绘了古寺中幽静深远的景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简介
原诗名称:《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唐代)
体裁:五言律诗
创作背景:常建在游览破山寺时,被寺庙的幽静环境所感染,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与佛理的感悟。
二、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清晨进入古老的寺庙,阳光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描绘出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周围花木繁茂,表现出寺院的清净与神秘。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山间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水中的倒影让人心境空灵,体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一切声音都归于寂静,只剩下钟声和磬声,突出禅意的深远与宁静。 |
三、诗歌主题与意境
- 主题:通过对古寺环境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向往。
- 意境:诗中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空灵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作者 | 常建(唐) |
主题 | 自然之美与禅意融合 |
风格 | 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
经典句子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意义 | 表达对自然与佛理的感悟,体现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精神的升华。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