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于耳的意思】“不绝于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声音持续不断、接连不断地传入耳朵。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话语频繁出现,令人难以忽视,有时带有轻微的负面情绪,如烦恼、困扰等。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绝于耳 |
拼音 | bù jué yú ěr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不绝于耳,事不绝于心。” |
含义 | 声音连续不断,一直传到耳朵里,比喻某种声音或言论频繁出现,让人无法摆脱。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常作谓语或补语。 |
近义词 | 不断不绝、络绎不绝、接连不断 |
反义词 | 鸦雀无声、悄无声息、戛然而止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日常生活 | 他整天在耳边唠叨,真是不绝于耳。 |
工作场合 | 领导的批评声不绝于耳,让员工感到压力很大。 |
环境描写 | 车水马龙的声音不绝于耳,城市的喧嚣让人难以平静。 |
文学作品 | 城市的喧闹声不绝于耳,仿佛永远不会停歇。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与“络绎不绝”混淆:虽然两者都表示“连续不断”,但“络绎不绝”多用于人或车马的连续不断,而“不绝于耳”更强调声音的持续。
2. 注意语境搭配:该成语通常用于声音或话语,不宜用于其他抽象事物。
3. 避免过度使用:在正式写作中,应适当控制使用频率,以免显得重复或生硬。
四、总结
“不绝于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声音持续不断、不断传来,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结构、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在实际语言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