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全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后出塞五首》之二。这句诗描绘了边塞战场景象,气势雄浑,情感深沉,是杜甫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句背景与赏析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和军事场面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苍凉的氛围。落日余晖映照在军旗上,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即将来临;马鸣声与风声交织,增添了战场的紧张感和肃杀气氛。
此诗为杜甫“后出塞”系列中的一篇,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边疆战事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二、全诗原文及注释
| 诗句 | 原文 | 注释 |
| 1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夕阳照耀着高大的军旗,战马嘶鸣,风吹动旗帜,声音萧瑟。 |
| 2 | 丈夫誓许国,不复言家室。 | 英勇的将士立下誓言,以国家为重,不再顾及家庭。 |
| 3 | 犯刑但自责,不敢为私昵。 | 即使受到惩罚,也只归咎于自己,不敢因私情而违抗命令。 |
| 4 | 愿得凌烟阁,功名留姓名。 | 渴望在凌烟阁中留下名字,成就功名。 |
| 5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你可曾见过青海边的白骨,自古以来无人收拾。 |
| 6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新死的鬼魂怨恨,旧死的鬼魂哭泣,天阴雨湿,声音凄厉。 |
三、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 主题 | 内容概要 |
| 边塞战争 | 描写边塞战事的艰苦与惨烈,表现战士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
| 忠君爱国 | 表达将士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们以国为重的精神风貌。 |
| 战争反思 | 通过描写战场的惨状,引发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
| 人生感慨 | 对生命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带有浓厚的悲悯情怀。 |
四、艺术特色分析
| 特色 | 内容说明 |
| 意象鲜明 | “落日”、“大旗”、“马鸣”等意象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 语言凝练 | 用词简练有力,节奏感强,符合边塞诗的风格。 |
| 情感深沉 | 既有豪迈气概,又有悲凉哀婉,情感层次丰富。 |
| 对比手法 | 如“新鬼烦冤旧鬼哭”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悲剧色彩。 |
五、总结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不仅是一句极具画面感的诗句,更是杜甫边塞诗中情感与思想交融的代表作。它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忠勇,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生命的思考。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后出塞五首》之二 |
| 作者 | 杜甫 |
| 出处 | 《杜工部集》 |
| 风格 | 沉郁顿挫,边塞诗风 |
| 主题 | 战争、忠诚、生死、功名 |
| 价值 | 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意义 |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边塞诗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